溝通

百科全書中提的溝通是:
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
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
感情的通暢。

人與人的溝通過程包括輸出者、接受者、
信息、渠道等四個主要因素。

在溝通這個主題,可以找到許多文獻,但是
在課室中,卻為了些專業科目才開課,例如
商業管理心理之類的,若說生活就是管理眾
多事務,溝通絕對是每個人們的必修課。
管理家庭、孩子、婚姻關係、個人言談、
社交、工作、姻親、甚至鄰舍陌生人,只
要需要說話,都要學習正確溝通。

蔡穎卿:
在我還沒有成為作者之前,我覺得自己的
"語言生活"是非常平衡的,只在真正想說
話的時候才說話。我的寡言並不在於一場
交談中的談話量,而在於與他人進行交談
的次數很簡約;無論工作與生活人際,我都
可以自由地控制談話的量。平日裡,聽到
我說話最多的是家人而不是外人,也因為
這種節制,我似乎生活得更專注、更寧靜,
有足夠的時間跟自己對談......

這是次序的問題,對同事說的話對朋友
說的話,對家人對孩子說的話,那一樣
是重要的?

蔡穎卿:
任何人都需要吸收,吸收不夠的時候,傾吐
就會空洞。溝通不應該只是話語的技術操作,
它是思想的交換,當我們沒有新東西可以交換
卻不肯停止說話的時候,溝通耗費精神而彼此
卻沒有受益......

溝通是隨興的說話或真心真意的傳遞思想?
與每個人的價值觀與選擇有關。
和客戶談話一小時就進帳數千元的專業人士
,甘願捨棄一小時與家人談談天,或者顛倒。

蔡穎卿:
無論正在忙碌於哪一種工作或周遭有多麼熱鬧
喧囂,自身的沉默便是心中寧靜的開始,是下
一次美好溝通的儲備......

平常工作下班後,每一位同事一定會整理環境,
預備明日計畫,在進行同時,也是沉澱一整天
在小孩周圍打轉的各樣情緒,如同過濾池,將
渣渣濾掉,留心中一杯純淨好水,回家與家人
同享,這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蔡穎卿:
我問自己為什麼需要說這麼多話,不能像巴哈
解釋他的"對位音樂"一樣:
對位音樂應該像人在說話,每個人講話要合文
法,講完自己要講的話便靜默。

很多時候一定要體認,人能做的有限,人能說
的話更有限,好話說盡了,剩下的就安靜吧,
且待愛我們的上帝說話。

蔡穎卿:
我但願與任何人溝通時能經常想到自己省思
中的四個節制:
好好聽別人說話
說真正想說的話
說有禮貌的話
不說本來不想說的話

對於溝通這件事真是很好的分析,傾聽原
就是最好的溝通,若能期許自己真誠的說,
帶著善意的說。很小的時候學到的一句話,
說不出好話就不要說話。

因為工作的原因,總是要說話,除了知識的
傳遞,許多說話的原因是要造就幼嫩的生命,
在工作之初,犯了許多錯誤,從不知道也可
以好好和孩子說話,延續著過往被對待的承
繼,給予的是嚴格中缺乏同理的話語。
深刻覺得需要溝通更須傾聽,聽出人心裡的
渴望,孩子會因為被了解而順服教導。
這陣子對於溝通也有許多感觸,面對話語的
交流,甚麼是當說甚麼時候當靜默。

五個簡單的溝通層次,由淺至深依序是:
1. 寒喧——包括噓寒問暖、點頭微笑。
2. 事實——包括說些已發生的事情、
交換資訊等。
3. 意見——分享對事情的觀點、看法,
但主要是理性的,不摻雜個人的感覺。
4. 感受——分享喜怒哀樂或情緒。
5. 透明——分享內心世界,完全敞開,沒有保留。

當可以透明的分享自己時,完全的信任對方,
只可惜在樂意分享時,無法做風險管理,某個
時刻,因著發現對方的層次可能僅停留在意見,
不管對的或錯的,某些心中的東西崩落,在這
樣的時刻往往要調整自己,回到最初的靜默。

過往曾經與父母或重視的朋友在溝通時,彼此
有些不同的情緒,關係受到考驗,但真正的情
感經得起波動檢驗,雨過天青,情感往往更深
厚。

蔡穎卿談溝通,令人欣賞的是她分享自己的
體會,娓娓訴說自己的生命,不是教導,這
是我可以學習的,也許面對更大的孩子或大
人,都應該只分享自己的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er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