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夫人在《來自大海的禮物》中說話很輕,
但論點精;她教會我辨識能與不能、勝利與失敗
、喜樂與痛苦、勇敢與退怯;我所不懂得的,似
乎都可以因為一再閱讀與思考而乞答於她。

  她把從大海得到的禮物分享給大家,使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在自己生活中沉靜的
能力與深呼吸的自由。—《我想學會生活》
前言:林白夫人給我的禮物

  書寫陪伴兩個女兒成長的經過、細數廚房
生活的美好、在工作、家庭與自我成長之間達
到平衡,蔡穎卿用樸質無華的筆,長期書寫生
活中的點滴,我們也隨著她一起成長。

 蔡穎卿:我心中的「學習」是人對於生活行進方式的概念。
  很多人以為離開學校或課程,就很難完成一份學習,
事實上,我們的一生卻是不斷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
;構築在「學習」概念之下的生活模式,破除了年齡的
阻礙,使「更新、改善」永遠具有領導生命的意義;
我們所說的「希望」,就是對於這份行動的信念。

  「自覺」的確是「修改生活」的開始,但不
一定會生效,就以我在書中後記以舊衣物為例,
「自覺」只是「不合時宜」的看見或體會,但
這個思想層次只能發揮自我催促的作用,還
不能使衣物變新,因此,配合著「自覺」接
續而來的「自省」與「行動」,才是使生活得到新價值的程序。

誠品站:您在書中透過了十二個關鍵字來分享

您讀林白女士著作的想法;若只能選三個關鍵
字送給現代生活的女子,您會選哪三個呢?為什麼?

蔡穎卿:我會選「捨棄」、「平衡」與「付出」。

  我覺得人類雖然有過很長久、很豐富的生活經驗,
但近幾十年來全球化所帶來的生活變革卻是前所未有的
經歷。過量的物質與經驗在實務與精神上不斷堆累,因
為表面上看似美好或合情合理,所以使我們失去了為自
己把關的警覺。

  我覺得「捨棄」可能是現代人最需要的第一份自省
。雖然我在書中是以「情感關係」為例,但分享的卻是
「捨棄」之前的價值辯識。一如我們對於物質的捨棄,
並非是在擁有之後的割捨,而是清楚思考之後的「不取」。

  失去「平衡」當然也是現代人的問題,我並不覺得
這個問題單屬女性,在我看來,「失去平衡」是一種現
代病;該有而沒有,或並不需要卻擁有太多,當然會失
去平衡,所以這是生活的多方檢視。當我們開始注意平
衡的問題時,就會進行自我的生活調整。

  「付出」則是引發生活動力的方法,習慣付出的人
才能體會付出的價值、累積付出的能力。每一個人都希
望自己對他人是有意義的,如果不透過付出,一個人對
環境的人事物很難產生實際的影響。

無論東西方,女性在傳統上因為接觸生活的項目比較多
,自然就更能探得生活裡的種種樂趣與藝術。

  我最捨不得的是,現代女性不再關心生活雜務裡美
的成份與可以形成影響的生動,我們只看到它們繁瑣累
人的部份,誤以為這是虛耗心力的工作,因此細密照顧
生活時的溫婉之心,慢慢流失在自己的煩厭當中。

  也許現在女性的生活表面上看起來是豐富的,但
我覺得內裡卻是有些貧瘠的,自信心與韌性也不再如
上一代的女性。

  如果我們不要貪心,一邊珍惜現代女性生活在
智識與工作所得到的拓展,另一方面繼續保持女性
天性關注生活的敏銳心,與美感的實踐力,我們會
慢慢學到平衡的要領的。

因為工作很忙,閱讀對我來說不只是解決精神饑渴
的問題,也是對自己的犒賞,因此我還沒有過以閱
讀來「打發」時間的經驗,能閱讀的時間,都是刻
意省下或掙來的,當然是慎重地選擇與看待!

  工作上有每個月都有得閱讀的專業期刊,雖然也是閱讀樂趣
,但有時間壓力。另一些時間,我用來讀不同的書,這也是平
衡生活的方法之一。我什麼書都愛讀,透過閱讀我得以參與
並借鏡他人的經驗,這常常能為我解答自己的疑惑;書是我
生活的商談者、好朋友。

  每當生活出現難題,我自己會從看過的書中去尋找幫助,
比如說對「工作誠實」有疑問時,我會去看「窮查理寶典」,
對「努力」有疑問時,我反覆讀梵谷的自傳「親愛的提奧」,如
果時間緊迫,心裡卻覺得特別需要一點美與情感的營養時,我就
讀一點古詩…

  閱讀對我來說,完全是生活需要,而林白夫人的書,就是這樣
存在於我的生活中,書中的話語不是為要提供我知識,而是幫助我
穩定自己。

蔡穎卿:同年齡的生活圈雖然互動是比較容易的,但彼此較量的心
情與狀況也在所難免。我因為不想花心思在這些虛耗人心的事物之
上,所以一心朝著自己想做的事靜靜努力。

  從三十歲看自己的五十歲,是讓方向感領導自己生活,我因此
比較能夠專注,一如我現在在想,生命如果賜我平安,六十歲時,
我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是中年的方向感,可以做與不能做
的事都跟年輕時不大一樣;一個階段一個階段來吧!最重要的是,
要看清楚,要堅持不懈。

  年輕時,我想生養孩子,好好照顧家庭,盡妻子與母親的責任
,也想擁有自己的一份工作。我對「生活」是最感興趣的,所以從
事的工作必需能滿足我對創意的想法與生活實踐的目標。

  我不漏過任何小事,再辛苦也做,慢慢地,我成了一個真正在
生活的人,而不只是講述生活或分析生活的人;這就是我三十歲時
的目標,五十歲時覺得自己也做到了。

蔡穎卿:我最想學會的生活是思考與行動、內心與外在的和諧一致
。希望每一天結束時都感到無愧,而新一天開始的時候能感到恩典與愉快!

最終的目的是,我想要自己不只是把自己與身邊的人都照顧得夠好
,還對其他人有一點好的影響;一如我從某些人身上得到的鼓勵與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er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