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龍應台的目送 在書店看完
並沒有帶回家 我想過一陣子我還是惦著這本書
會把它帶回來

這陣子喜歡的書有些念舊
龍應台這本充滿感情的內容 展示的不是她犀利的文字
是內心最清醒的透視 醒著面對現在一些很難明說的感情
透視生命曾經

書上這一段

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
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
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
前後雖隔萬里,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同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不能以經驗來理解的話 可是我懂

有些年代不易體會 環境難再來
現在的我能把童年反芻再記錄下來
已經有些難 站在哪個角度來回憶呢
能記得多少
童年貼近自己一些快樂的回憶?
其實我不太記得
有些難堪莫名的經驗呢?

龍應台寫下那些字句 是一番拉扯吧

這一段
所謂兄弟,就是家常日子平淡過,各自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各自做各自的抉擇和承受。
我們聚首,通常不是為了彼此,而是為了父親或母親。聚首時即使促膝而坐,也不必然會談心。
即使談心,也不必然有所企求—自己的抉擇,只有自己能承受,在我們這個年齡,已經瞭然在心。
有時候,我們問:母親也走了以後,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我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
相忘於人生的荒漠?

龍應台 你也太勇敢了

還是太多人習慣漠視自己的想法
習慣快速接受一般人的反應 以免一再翻騰受傷
對家庭家人總有許多很複雜的深層痕跡
難以擦去 有時候卻又不知道怎麼正面看待
乾脆揮揮手 叫它離開

最近看周志文的同學少年
架上新書很多
封面有個舊舊的帆布書包
我佩服他的記性

周志文 1942年生
龍應台 1952年生

這樣的年紀在想什麼
是我好奇的
走過童年
走過孩子的童年
看他們回憶的文字
就像懷舊電影
總是安靜的 平靜回顧
以他們曾經童稚的眼光再度看到過往
他們並不歌頌生命榮耀的時刻
靜靜說的是曾經遇到的人
街頭巷角的小人物

龍應台的文字犀利優美修辭驚人
周志文就像素人畫家
把他曾有的印想慢慢勾勒
不多修飾
卻讓我忍不住跟著回想小時候看到的種種人事
寫這樣的文字不能誇張
最深沉的部份 色彩卻自然

其中周志文一篇提到以前的老師
看來有趣 卻心驚
眞能得學生心的老師絕不是一時虛冕
或許時間拉長
學生才更能明白


拉拉雜雜
說不清楚
也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sterj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